0%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我出了一趟门,遇到了老生常谈的出行拥堵问题,这篇文章就假期拥堵的方面来说一说出行选择。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和家人团聚,而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节日,人们通常会利用这个长假期外出旅游。据新闻报道:9月27日晚,出广东的高速公路就已经开始大堵车,有市民提前三天便开始动身,但仍被堵在路上,有车主在社交平台表示,开车19个小时还没出省,高速路上挤满了“聪明人”!

提前出发为何不再奏效呢?这个现象可以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来解释。

什么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的故事讲的是,张三和李四两个嫌疑犯合作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他们俩无法交流。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如果两人都抵赖,他们将被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但是如果两人其中有一个人坦白另一个人抵赖,则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

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

我们用一个简单表格来体现张三和李四选择的最终结果:

所获刑期 对方
坦白 抵赖
自己 坦白 判8年 判0年
抵赖 判10年 判1年

以张三的视角来分析:

1、假设李四这个家伙就是一个软骨头,一看到坦白可以从宽处理,立马就招了,那我不招,不仅便宜了李四,我自己要比坦白多坐2年牢;

2、假设李四是“真哥们”,宁死不从,那我要不要交代呢?我们从表格最后一列看,此时坦白就一点事也没有,相反抵赖还要多坐1年牢。

从上面两点来看,无论李四到底招不招,张三坦白都是优势策略。因此,张三和李四最终大概率会选择坦白,都获得8年牢饭体验。等他们在监狱相见时,会不会面面相觑:前一秒还牢不可破的友谊小船为何说翻就翻呢?

假期出行的博弈

接着我们以高速公路为例,节假日在高速公路行驶,我们假设只有2种策略:

  1. 正常节假日出行。
  2. 提前出行。

必要的假设更有利于我们专注分析问题场景,这通常也是一种优势策略。

同样,我们列举一下最终结果:

拥堵程度(*越多表示越拥堵) 别人
提前出行 正常出行
自己 提前出行 *** *
正常出行 **** *****

1、如果都正常出行,则最拥堵;

2、如果自己正常出行,别人提前出行,则次拥堵;

3、如果都提前出行,则拥堵程度排第三;

4、如果自己提前出行,别人正常出行,则自己畅通无阻;

图片

我们有了分析“囚徒困境”的经验,现在我们分析出行日期选择的博弈,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别人怎么选择,自己提前出行总是最优的策略。从“囚徒困境”和“出行博弈”的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结论:假如你有一个优势策略,请照办。不要担心你的对手会怎么做。假如你没有一个优势策略,但你的对手有,那么就当他会采用这个优势策略,相应选择你自己最好的做法。提前出行虽然没办法让我们享受最优的收益,但也是次优的一种选择。

破除困境

为什么作为参与者,不选择合作呢?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你没法和别人交流商量好。在“囚徒困境”中,张三和李四各自单独身处一间审讯室,他们之间无法交流,其实,即使他们之间存在交流,结果很大可能也不会发生变化。我们以OPEC(石油输出组织)减产石油为例说明,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OPEC一直合谋提高原油价格,他们通过减产的方式促使价格提高,获得单位价格较高的收益。我们以伊朗和沙特为例,他们各自分别有2个策略:保持减产和偷偷增产。我们容易发现,如果对方老老实实遵守减产协定,那自己偷偷增产则获得更大的利益,偷偷增产是每个国家的优势策略。这个协定的问题在于,怎样才能在双方都面临诱惑时、很想欺骗对方、从对方所失中获利的前提下,找到一个方法,维持一个低产量、高利润价格的策略。对OPEC来说,他们已经可以讨论,但是,即使签订了协定,谁也无法保证不会违反它,这就陷入了新的一轮囚徒困境,策略分别是遵守协定和违反协定。领导合谋的成员虽然骂骂咧咧:“我再也不相信你了”,但背后可能也在偷偷违反协定。

从OPEC的例子我们发现,要达成合作难点在于如何觉察出谁在作弊以及对作弊者的惩罚。

在OPEC的例子里,觉察作弊的思路可以是看原油的价格,比如伊朗和沙特在合作过程中,每天生产200万桶原油下价格才会达到25美元一桶,倘若价格低于25美元,就认为是有人作弊。从经济学原理来看,价格下降有两种原因,一是需求降低,二是生产增加,即有人作弊。作为OPEC组织,除非对需求和生产市场非常熟悉,否则还是有“误会”作弊的风险,不过可以设定一个价格阈值,当价格低于阈值,则认为是对方作弊,以减少“误会”几率。

惩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点。类似于毒品犯罪里,有警察会威胁嫌疑人故意要释放他,用以引起外面的同伙对他的猜忌,这种原理在于:一旦嫌疑人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被释放,卖毒品的同伙人就会认定他已经坦白,会对他发起疯狂的报复。在OPEC里,若要达成合作,则要制定其它经济政治相关的惩罚,如经济制裁,政治孤立等,成员要想违反则不得不慎重考虑。当然这种惩罚也是有限的,比如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家觉得已经山穷水尽,没有明天了,那么作弊和背叛会更激烈。

《圣经》中“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向我们指示了一个惩罚机制,“人们对你怎么做,你也对他们怎么做”。这个策略在双方一开始时是合作的,一旦有人背叛,则模仿对方上一阶段的行动。再也没有什么字眼会比“以牙还牙”更加清晰、更加简单。这一机制不会引发作弊,所以是善意的。它也不会让作弊者逍遥法外,所以能够产生刺激。它还是宽容的,因为它不会长时间怀恨在心,而愿意恢复合作。但是,它仍然存在缺陷,如果双方发生了一点误会,则这个机制将会陷入毁灭性的循环。

《论语》中“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则指示另一个惩罚机制。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以直报怨”,即以公道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所怨恨的对方,在对方只是偶然的背叛时显得宽容,在对方故意的背叛时则公正无私地实施惩罚。短期内的误会恶化了双方关系,如一方宽宏大量,不对每一次背叛做出惩罚,将维持更久的合作。这样一来,则可能胜过“以牙还牙”的策略。这种额外的宽容固然可能使别人对你稍加作弊,但对方真的有投机倾向,我们也不必听之任之,需让他自食其果。

均衡策略

在现实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中,囚徒困境的博弈是通常存在的。如果我们达不成完美的合作,寻找最佳的一对策略也是必要的。按照这对策略做,各个参与者的行动都是对对方行动的最佳回应。也就是说,这对策略是让人不后悔的决定。

为什么一个博弈的参与者非得达到这么一个结局呢?我们可以说出好几个理由。首先,存在避免循环推理的必要,因为循环推理帮不上忙。以“出行博弈”为例,提前出行虽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但也是次优的效果。均衡在没完没了的“我知道他知道我知道……”的循环里是稳定不变的,这使参与者对其他人的行动的估计能保持连贯性。各方正确预计别人的行动,并且确定自己的最佳对策。

均衡策略的第二个好处出现在零和博弈中。在这种博弈里,参与者的利益严格相悖。你的对手不能通过引诱你采取一个均衡策略而得到任何好处。你已经充分考虑到他们对你正在做的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最佳对策。

最后,均衡结果并不自动意味着这就是对博弈的全体参与者最有利的结果,更不意味着是对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言最有利的结果。最有利结果需要通过“觉察作弊”和“”惩罚机制”来保障,“以牙还牙”、“以德报怨”都是一种惩罚机制。

看完本文,请从均衡策略角度思考下面的问题:明天某个时候你要在市里会见某人。他已被告知要与你会面。不过,双方都没有更多信息,不知道究竟何时或者在哪里会面。那么,你应该于何时去何地?

一个山村里走出来的穷苦学生,如何历经沉浮,成为省卫生厅的厅长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前者是渔父的选择,后者是屈原的选择。

在《沧浪之水》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池大为则将这两种人生态度融为一体。《沧浪之水》是中国当代作家阎真创作的长篇小说,阎真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导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沧浪之水》以主人公池大为的人生经历,探讨了市场经济下对知识分子的挑战。初出校园的池大为有着书生意气,是一个的“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知识分子,他坚决不做将物质的享受和占有当做人生最高目标的“猪人”和奴颜媚骨拍马逢迎的“狗人”。但是冷酷的现实逐渐让他看清现状,开始放弃自己的操守,步入浊水。整本书按照池大为的人生阶段可以划分四大部分,本文将按照这四个阶段介绍。

1、抗争

在1967年十岁的池大为被他的父亲池永昶带到了一个名叫三山坳的山村。十年前池父因为一个同事的会议发言作证而被拖进了”文化大革命”的漩涡。十年后池父和池大为在不甘中,终于等来了机会。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池大为抓住了这个机会,成功的考上了北京中医学院,但他的父亲却因为太过激动而脑溢血死亡。迟永昶可以说是给予池大为最初灵魂的人,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这一生什么都没有,只图了个清白,而池父的血也流淌在池大为的血管之中。

研究生毕业的池大为心中充满了要兼济天下的壮志豪情。在80年代,研究生是非常难得的高学历,因此池大为被卫生厅的马厅长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直接留在厅里了。他来报到的第一天,见到的第一个人是丁小槐,他被晾了一上午,而他下午再去的时候呢,丁小槐却对他热情而周到,甚至科长都帮他提行李。而在池大为澄清他与马厅长既不是亲戚,也不是朋友,甚至连熟悉也称不上之后,两个人的态度又是180度的大转变。

在卫生厅的工作和生活,与池大为想象中的有着很大的不同,他的工作很是清闲,天天坐在办公桌旁,却没做什么像样的事。天天翻翻报纸,做点杂事儿就过去了,不仅没被委以重任,还要时刻警惕,忍受着办公室中以丁小槐为代表的奴颜媚骨,小人行径的狗人。

2、退守

他甚至没有把握和马厅长套近乎的一些机会,也反对女朋友屈文琴去和马厅长和厅长夫人套近乎,他觉得那委屈了自己的人格。虽然也尝试着察言观色,但并没有试图去做他人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所以他以马厅长说的“让人家说话,天不会塌下来的”,奉为圣旨,对机关里看不惯的事情便会直言不讳的指出来。被派去调查医药市场的假药情况,他认真负责。最后,他得出的结果是“撤了马厅长老家的医药市场”。最要命的是,是在会上指出厅里买车不合理浪费等现象。最终,池大为被厅里调去中医学会去坐冷板凳了,女朋友屈文琴也跟他分了手。

被调去中医学会,池大为并没有很失望,反而感觉松了一口气,因为他能保持着自己的风格与傲骨。可以做一个大隐隐于市的隐士,而他的妻子董柳不像屈文琴那么有追求,是个随遇而安,懂得知足的贤惠的妻子,这让池大为很舒心。但是儿子池一波的出生,打破了池大为安逸的假象。在在孩子出生以后,董柳因舍不得孩子像自己一样受苦变成了一个对物质有了更高追求的母亲,并因此频频向池大为施加压力。儿子孩子出生后,为了能使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他只能弯下腰来,拜托自己曾经看不起的投机分子妹夫。与此同时,曾经池大为最瞧不起的狗人丁小槐却靠着溜须拍马晋升为科长。分到了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儿子更是上的全省最好的幼儿园。这些压力最终使池大为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名贵的花卉尚能杀价,他的骨气,为什么不能打折呢?

3、投降

他对自己曾经的选择开始感到疑惑和后悔,并开始认同丁小槐走的那条路才是高效益的道路。但是这时他仍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骨气与良知。在全省吸血虫抽样调查之中,丁小槐为了厅里的政绩和原则而选择虚报。把6%以上的受灾率硬是变成了3%。但是这样受苦的却是当地的百姓。池大为决定写匿名信,向上级有关部门举报,而这些信还没来得及寄出去,就被董柳丝的粉碎堆成了白色的坟墓。埋葬了他的骨气与良知。但此时池大为知道他们还在挣扎,试图刨开这座坟。然而,儿子池一波的烫伤最终使池大为的骨气与良知偃旗息鼓。

池一波被开水烫伤后,需要马上到医院进行医治,但是池大为身上没有那么多钱,一时也凑不齐这么多钱。虽然身为卫生院工作人员,但医院院长也知道池大为那个位置是个冷板凳,纷纷不卖他面子。他无奈,只能向自己曾在最看不起的丁小槐求助,将自尊踩进了泥里。可丁小槐的一句话却解决了他无论多努力求人也无法解决的事情,这让池大为看到了自己曾不屑一顾的钱和权的重要性。池大为的骨气,从不折的傲骨变成了能杀价的名贵花卉。

池大为虽然把自己踩进了泥里,但是从权力的中心被踢出来很简单,想要爬回去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卫生厅里的前辈晏之鹤,为他做参谋。晏之鹤是曾经的池大为,同样清高的他与池大为已是忘年交,他终其一生只是个科员,不忍看到池大为步其后尘,所以他想帮池大为改变。

但是已经脱离省卫生厅八年的池大为,很难再不动声色的融入到那个圈子中,接触到马厅长了。但是池大为有一个有能力的妻子。董柳是医院的一名护士,外号“董一针”,因为无论多难扎的血管,董柳都能一针就扎上。而这时,马厅长的孙女儿淼淼正好生病了,多个护士为淼淼扎针,却都没能扎上。董柳此时则在马厅长的面前露了脸,也因淼淼生病的事情和马厅长的夫人熟悉起来。

可这还不够,入伙还需要一张投名状。此时正好有一个机会,再一次放在了池大为的手中。中医研究院舒院长想拉池大为入伙,一起搞垮马厅长,列了马厅长七条罪状,搞联名签名,把罪状交到省里。池大为没签名,在晏之鹤的指导下,他把这一消息及时告诉了马厅长。马厅长没有被搞垮,舒院长则提前退了休。

池大为凭着这件事儿进入了马厅长核心的圈子里,马厅长的大力扶持,再加上池大为自身的硬件也跟得上,他很快成了中医学会的会长,并分到了一所大房子。他试图揣测马厅长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背后的含义。池大为的喜怒哀乐,被马厅长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神态所牵动着。此时,池大为已经成为他曾经所鄙视的狗人。但也因为他成为了狗人,马厅长肚子里的蛔虫,再加上他较为突出的工作能力,使得马厅长将他作为接班人培养。一路青云直上,任为药政处处长兼厅长助理。

此后不久,池大为再次面临站队的问题。马厅长58岁了,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了,而孙副厅长刚50出头,很有可能接替马厅长成为下一任厅长。省卫生厅里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池大为借助省里老乡的途径旁敲侧击,得到马厅长可能会再干一届的消息,果断选择站在马厅长这一边。这一次,池大为再一次站对了队伍,马厅长还是厅长,而孙副厅长被外调。池大为则被任命为副厅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得意洋洋,而是尽量的保持低调。

在中央提出组织干部要年轻化的方案后,厅级干部60岁以上的要一刀切,马厅长即将退休。这次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池大为本着两个凡是的原则。除了非常事务,什么也不做,凡是马厅长要求做的都做,凡是马厅长要求不做的都不做,这样使马厅长对他更加的信任而顺利的接过了卫生厅厅长的位子。

图片

(电视剧《岁月》剧照,丁小槐和池大为,改编自小说《沧浪之水》)

4、归尘

池大为已经成为了本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之一,他的世界似乎已经晴空万里,他如同一只雄鹰想要翱翔万里施展自己的抱负。这一次,没有了马厅长的束缚,他想对人民负责。

他提出厅政公开,还政于民等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改革措施,却一条都执行不下去。这些措施牵动着厅里厅里所有人的利益,就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说的那样,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阻挡着他。

池大为无法再前进一步,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这场改革最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结束后他开始排除异己,清洗势力。曾经的池大为最看不起的就是丁小槐那种奴颜媚骨的人,但最后他却也成了一样的人。只是他比丁小槐有能力,也比丁小槐拍马屁拍得更准。曾经的池大为虽然渴望权利,但是他还想着当他拥有权利的时候,能够为人民办实事儿。对人民负责,最后他却依然成了马厅长的翻版,他最终成为了自己曾经讨厌的人,这就像一个恶毒的诅咒一样。

马厅长的扶持与自己的硬实力为他扫平了通向省卫生厅权力顶峰的障碍,使他一路青云直上,成为了省卫生厅的厅长。他有了权,有了钱,但他已然背弃了他的父亲,成为了猪人,狗人,成为了他曾经讨厌的人。

相关推荐:

《潜规则》中国古代历史的官场策略

阎真的《沧浪之水》让我们看到一个纯洁的知识分子是如何堕入这种黑暗,而吴思的《潜规则》从宏观上解释了中国古代官场的黑暗制度。

8月份,全国共销售彩票529.57亿元[1],同比增加184.81亿元,增长53.6%。其中,福利彩票机构销售186.43亿元,同比增加59.72亿元,增长47.1%;体育彩票机构销售343.14亿元,同比增加125.09亿元,增长57.4%。主要受重大赛事增多、即开型彩票新票上市等因素影响,彩票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快。1-8月累计,全国共销售彩票3757.61亿元,同比增加1278.52亿元,增长51.6%。其中,福利彩票机构销售1263.25亿元,同比增加264.13亿元,增长26.4%;体育彩票机构销售2494.36亿元,同比增加1014.39亿元,增长68.5%。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财政部

同时,我们再看失业率,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仍在不断增加,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收入降低,那么商品销售数据应该越来越差才是。那么,为啥人们收入越来越低,彩票却越来越好呢?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们试图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以冰淇淋为例,如果在某个夏天,经济危机导致你失去工作,你对冰淇淋的需求会变化吗?很可能的情况是,你会减少对冰淇淋的需求。失去工作意味着可支配的收入减少,那你不得不把钱花在刀刃上。因此你选择在大多数物品上减少需求以度过这段危机。当收入减少时,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减少,那么这种物品就被称为正常物品

但并不是所有的物品都是正常物品。当收入减少时,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增加,这种物品就被称为低档物品。低档物品的一个例子就是公共汽车,随着你收入减少,你不大可能买汽车或打车,而更可能去坐公共汽车。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就提出过“口红效应”的经济理论。“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因为,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消费能力降低,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彩票是一种低档消费品,使用数学期望计算,投入2元的双色球,你期望的收益为-1.0623元,作为消费,它带来的只是中奖那一刻的惊喜(当然更多的是失望),随着收入的减少,你不大可能去买房子这种奢侈品,但彩票几乎人人都买的起,因此,彩票自然得到大卖。

从之前的几块到如今的几十上百块,剪头发的价格是越来越贵了。除去房租铺面成本的增加,理发师的工资也越来越高,用一般观念来看,理发这个活,在我们小时候和现在,技术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理发的价格却不断上涨,那么,为什么剪头发越来越贵?

我们先听一个小故事,假设一个岛上住着2个人,张三和李四,他们每天都靠捕鱼和砍柴为生,其中张三更擅长捕鱼,李四更擅长砍柴。

张三和李四拒绝996,严格遵循每天8小时制,不加班:

张三每天可以捕鱼10斤或砍柴10斤;

李四每天可以捕鱼5斤或砍柴20斤;

他们都可以任意选择花多长的时间捕鱼或砍柴,但他们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也就是说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在这里张三和李四都面临是去捕鱼还是去砍柴,

起初,他们独自生活,各自选择花半天时间捕鱼和砍柴,每天的收益如下:

张三 捕鱼5斤,砍柴5斤;

李四 捕鱼2.5斤,砍柴10斤;

捕鱼 砍柴
张三 5斤 5斤
李四 2.5斤 10斤

有一天,机缘巧合之下,他们碰面了,两个人在一起说起自己的工作,张三发现,自己每捕1斤鱼相当于少砍1斤柴,李四发现,自己每捕1斤鱼相当于少砍4斤柴,也就是说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必须放弃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机会成本,张三和李四捕鱼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砍柴。我们不难发现,张三捕鱼的机会成本更低,,张三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捕鱼,李四砍柴的机会成本更低,李四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砍柴。所以,张三和李四一合计,决定张三每天只捕鱼,李四每天只砍柴,并分一半成果给对方。这么一来,他们每天的收益如下:

张三 捕鱼5斤,砍柴10斤(较之前多获得5斤柴)

李四 捕鱼5斤,砍柴10斤(较之前多获得2.5斤鱼)

捕鱼 砍柴
张三 5斤 10斤
李四 5斤 10斤

发现没有,通过重新分配工作和交易,张三和李四的状态变得比以前更好了!贸易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张三和李四通过贸易带来的好处,从解释来看虽然正确,但给我们又带来一个新的疑问,假设张三在捕鱼和砍柴两个方面都更精通呢?

假设张三突然有一天发明一个能大幅提高砍柴效率的斧头,用这把斧头,张三一天可以砍30斤柴,张三无论是把一天全花在捕鱼上还是花在砍柴上,都比李四收获的多,我们称张三在捕鱼和砍柴上具有绝对优势,而李四看上去做什么都不擅长,张三和李四还能通过贸易使各自的状态变得更好吗?

这时,我们再看张三和李四各自的机会成本:

张三捕1斤鱼的机会成本是3斤柴,砍一斤柴的机会成本是1/3斤鱼;

李四捕1斤鱼的机会成本是4斤柴,砍一斤柴的机会成本是1/4斤鱼;

我们发现,虽然张三捕鱼的机会成本更低,但李四砍柴的机会成本依然更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张三虽然捕鱼和砍柴都占绝对优势,但张三为了砍柴,所放弃的捕鱼的成本也更高,所以对于砍柴而言,李四更具有比较优势,也就是李四能以低于张三的机会成本砍柴。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蕴含着机会成本,我们选择看一场3小时电影,那这3个小时本来可选择学习,那学习便是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毕业后去读研而不是工作,工作少赚的钱便是读研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只是我们放弃的东西种最大的一个,假如我们每天在公司上班,某一天,我们不上班了,听说路边表演胸口碎大石一天可以赚300,还听说送外卖一天可以赚200,那我们每天上班的机会成本应该是最大的那个—300。机会成本必然是我们可以选择,而且是能做到的,什么意思呢?还是继续上面上班的例子,假设我们去当明星,一天挣208万,或者是买彩票,一天中500万,那我们不上班的机会成本是208万或者500万吗?必然不是的,因为这在理论上不是必然发生的,只是有一个可能性,不能认为是机会成本。

好,我们回到张三和李四的故事中,假设张三对砍柴又有了突破性的发明,他发明了电锯,一天可以砍100斤柴,而且这种电锯在岛上得到推广,张三和李四都使用这种先进电锯,但捕鱼的水平还是老样子,因为砍柴效率的巨大提升,捕鱼的机会成本也变高了。对于理发也一样,虽然理发技术不变,但是由于其它技术(如互联网)飞速发展,对应行业的工资增高,一部分人在选择学编程还是学理发时,由于互联网行业工资高,选择学理发的机会成本也同样增高,这就使得理发师的工资也越来越高,最终导致我们剪头发的越来越贵。

《浮生六记》是清朝文人沈复所著的自传体散文集,共分为六卷,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浮生取自李太白“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书一共六卷,故称浮生六记。其以真言述真情,不矫揉造作,深受后世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闺房记乐》讲述了沈复和妻子陈芸的相识、相恋以及婚姻生活,这部分内容占据了全书很大的篇幅,是整本书的核心所在。《闲情记趣》则主要描述了沈复和陈芸在生活中的兴趣和爱好,如沈复喜欢花草,陈芸则喜欢制作小工艺品等等。《坎坷记愁》讲述了沈复和陈芸在生活中的遭遇,如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被迫漂泊在外,陈芸生病等等,这部分内容展现了生活的坎坷和波折。《浪游记快》则是沈复辗转各地做幕僚时的旅途见闻,这部分内容让读者了解到沈复在幕僚时期的生活经历,也间接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至于《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据考证并不是沈复的亲笔,可能是后人为了补全全书的完整性而加入的内容。

《闺房记乐》是全书核心所在,而陈芸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林语堂先生说陈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并非言过其实。实际上,我通篇读完,发现沈复甚至配不上他的妻子。陈芸天资聪颖,听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父亲早丧,独自靠女红养活一家,自学识字,熟习吟诗作对,写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佳句。沈复十三岁时,跟随母亲回娘家,第一次看到陈芸,尤其是读到她写的诗句后,便不能释怀,“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陈芸,字淑珍,因大沈复十个月,故沈复称陈芸为淑姐)这时,沈复的母亲和陈芸的母亲为两个人定下了婚约。

“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 初时,陈芸只是一个娇憨的藏粥少女,为了不让沈复饿着,陈芸偷偷藏好一份暖粥小菜,还不忘对其兄撒了一个“粥尽”的谎。成亲之后,沈复和陈芸喜欢在闺房之中谈论诗书、教陈芸赏月饮酒。七夕还不忘篆刻两方“原生生世世为夫妻”的图章作为夫妻书信往来的印信。

陈芸不爱说话,喜欢静静地听沈复高谈阔论,沈复则像用细草挑逗蟋蟀一样,慢慢地调动她说话的积极性,长久后,陈芸便能发表一些看法了。实际上,陈芸也确实是个心路活泼的妻子,比如,为了亲身感受“花光灯影,宝鼎香浮”的盛况,敢于女扮男装去参加庙会,又如,为了沈复的赏花会,能够雇了馄饨担子温酒,实在是个有趣的女子。

沈复与陈芸之间,不仅是夫妻,更是闺中良友,他们同样的崇尚自然,热爱生活。他们不拘礼教,随意谈笑,肆意调谑,超越了传统的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陈芸为了让沈复读诗念书,不做他精神负担,陪着过着布衣蔬食的生活,而沈复也纵容陈芸活泼可爱的生活情趣,坚决维护她生为那个时代的女人本不该有的文人情怀,以至于沈复有此奇想:“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

“余尝曰:“惜卿雌而伏,苟能化女为男,相与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不亦快哉!”芸曰:“此何难,俟妾鬓斑之后,虽不能远游五岳,而近地之虎阜、灵岩,南至西湖,北至平山,尽可偕游。”余曰:“恐卿鬓斑之日,步履已艰。”芸曰,“今世不能,期以来世。””可惜终究未能等到偕游之日,陈芸便已经病入膏肓,弥留之际,陈芸抓住沈复的手,已无力说话,只是反复说“来世”两字,用最后的生命立下来生之约。妻子逝世后,沈复自号梅逸,梅是取自“妻梅子鹤”,意思是妻子已经逸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浮生六记》一书除记录爱情,还写到亲情和友情。沈复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因轻信流言,将沈复一家赶出家门,而沈复的朋友则更是用心险恶,找沈复做担保人,借完钱后却跑路,沈复一家被迫负债。不幸父亲离世,沈复奔丧归来,兄弟失和,再经巨变。沈复后半生都在穷困潦倒中度过,身为读书人的沈复没有走上当官的道路,一直依靠着给人当幕僚挣一份微薄薪水,同时却不忘纵情山水,风花雪月。也是由于此种原因,导致被二次逐出家门后自顾不暇,儿子失学,女儿被迫提前找好婆家,妻子因频繁流浪,疾病无暇医治,颠沛流离中客死他乡。沈复的朋友张禹门和姐夫对他很好,危急关头都曾伸以援手。如若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待,沈复未能护住一家,我们定会颇有微词,但在清朝,读书人做官本就艰难,远离仕途未尝不是迫不得已的举措,兴许沈复也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最终落得了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穷困结局,我们也不得而知。

王小波说:“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而那些,转眼间都跑进那似水流年里去了”。恰似沈复和陈芸,尽管生活贫寒、坎坷不断,却不忘给时间留下一笔痕迹。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著作。在这本书中,波兹曼以美国社会为背景,对当时日益严重的娱乐化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电视等大众媒体的普及使得娱乐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中心,人们对严肃内容的关注逐渐被浅薄的娱乐所替代,从而导致了社会文化的衰落。这本书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对当今社会的娱乐现象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娱乐至死的理解和看法

“娱乐至死”这个概念是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逐渐将严肃内容转化为浅薄的娱乐形式,导致人们对娱乐的追求超越了对生活其他方面的关注。这种现象在波兹曼看来,是一种文化的悲哀,因为人们逐渐失去了对深刻思考和严肃表达的热情。

以美国社会为例,波兹曼指出,电视作为大众媒体的主力军,使得娱乐成为了美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从最初的信息获取,逐渐转变为对娱乐的追求。新闻、政治等严肃内容也因为电视媒体的需求而变得越来越娱乐化,从而削弱了人们对深层思考的热情。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影响。首先,过度的娱乐化导致人们对于政治、文化等重要议题的关注程度降低。波兹曼认为,如果一个社会过于追求娱乐,那么人们对文化内涵和公共议题的关注就会被削弱,这将会对社会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电视中进行总统选举,本应该关注选举的管理、外交等能力,而在电视上,观众看到的强弱,只是个人形象,因此,不注重身材管理的胖子注定很难当上总统。其次,过度的娱乐化也会导致人们审美趣味的浅薄。在波兹曼看来,严肃内容被浅薄的娱乐形式所替代,使得人们的审美趣味逐渐变得浅薄,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书中就电视教学举例,制作电视教学时,第一,不能有前提条件,也就是说观众看哪一集都能看懂;第二,不能令人困惑,否则降低了收视率;第三,应当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阐述,否则不如听广播。

现代社会是否存在“娱乐至死”现象

在当今社会,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娱乐都已经达到了“至死”的地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娱乐化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存在。

首先,从媒体角度来看,现代社会中的大众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往往过分强调娱乐元素。电视展示给观众的主题虽多,却不需要我们动一点儿脑筋,看电视的目的只是情感上的满足,就连很多人都讨厌的广告也是精心制作的,悦目的图像常常伴随着令人兴奋的音乐。例如,一些新闻报道中常常夹杂着许多无关紧要的信息,甚至有些媒体还会制造一些假新闻来博取关注度。这种现象在一些社交媒体上尤为明显,用户在浏览过程中可能会接收到许多不实信息,从而对真实事件产生误解。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轻松愉快的娱乐方式来缓解压力。这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娱乐产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人会因为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家人、朋友和事业等重要事务,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

总的来说,《娱乐至死》这本书对于当今社会的娱乐现象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应当警惕过度娱乐化现象的产生,并认识到这种现象可能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关注生活其他重要的方面而不只是沉迷于娱乐之中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波兹曼所担心的“娱乐至死”的现象真正让文化在娱乐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点以此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后记

我从小也是看电视长大的,“娱乐至死”不是“娱乐致死”,娱乐本身是没有错的,应当警惕的是在政治、教育、宗教等严肃和专业的领域中“泛娱乐化”。比如发生了某个政治事件,媒体应当尽其专业去说明阐述,而不是“抖机灵”式地娱乐。过度的娱乐会导致人们过于追求浅层次的快乐,从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其他重要事务。同时它会削弱人们的思考能力,使得人们对于文化内涵和公共议题的关注程度降低。例如,一些人会因为追求娱乐而忽略了自己对于社会公共议题的关注和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思考。

中国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学生,可以说这部分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关乎我们未来社会的面貌和发展。当我们谈论着鸡娃、内卷时,城市精英教育系统中的育儿焦虑被无限放大。县中孩子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却经常被忽略,许多孩子逐渐从县中学校里流失,有的家庭条件较好转去了更好的城市学校,有的被学校和教育者放弃,提早的进入社会成为劳动者的一员。《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一书依托实地调研,讲述当前县域教育的魔幻现状,深刻剖析了县域教育的困境。

《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作者林小英,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她历时3年,深入 6 个省份 7 个县域 25 所不同层级学校,多角度地向我们展现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何为县中的孩子

县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单位,其下有镇、乡、村,县中包括县里的高中、初中、小学,县中的孩子指在县里上学的孩子们。1980年至2000年,国家教育发展主要方针是“穷国办大教育”,目的是完成“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个过程总结来说就是“城市教育政府办,农村教育农民自己办”。农民交钱到村里,村委出钱聘请民办教师。后来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提出“大国办强教育”,教育的管理改成“以县为主”。县里统一来招聘老师,这使得教育质量有一个阶段性的提升。直到2001年后,为了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开始实施撤点并校,把教学点撤掉,把村小合并,改成中心学校。

撤点并校之后,学生合并成一个大班,竞争开始变大。大家都知道每一级中心学校都是教育资源集中的学校,大凡有点经济实力的家长,都想方设法往更上一级的学校送,村里的送到镇里,镇里的送到县里,县里的送到市里…而好的学校为了保证生源,无疑会把成绩当做门槛,这就导致了成绩竞争进一步加剧。

同时,由于学校合并,孩子们不得不走很远的路去学校,孩子们的安全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有学校便开始实施寄宿制,也就是说,一个刚出生没几年的孩子就要独自一个人去陌生的环境接受教育和生活。过早地缺乏家庭教育,后果便是导致孩子容易“学坏”。

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很多村小的孩子对于教材和练习册中的一些背景概念并不了解,这些内容无形中为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增添了一重障碍。比如,书中有“美元”和“欧元”对人民币的换算的习题,但是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这两个概念,做起来会异常吃力。

就在这一层层“debuff”堆满的情况下,有这么群人不仅面临着更强的竞争压力,还要提早体会生活的艰辛,他们就是县中的孩子。

县中的困境

县里不比城市,县里有很多孩子面临着“家庭不健全”、“经济极其困难”、“路途遥远”、“长辈需要照顾”,这些孩子即使突破重重困难,来到高中,随着升学压力、周围同伴的眼光、经济差距、认知成长环境的因素,他们的困难要被加倍放大,县中承担的就不仅仅是教育了,还包括着对孩子们的保护。

“好家庭的好孩子都去了城镇念书了”,所以村小的孩子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不被期待。到了县中,则是第二次筛选,留在县中的孩子再次被视为“被淘汰”下来的人,因为得不到期待,这些孩子很容易自我放弃。以前县中是县域内最高等级的教育机构,现在竟然被鄙视到如此田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县域内的“好孩子”都出走了,即使成绩不够优秀,“有很多私立学校,你只要考过去,满足它的条件就可以,而且如果有关系,多出点钱也可以”。那剩下的孩子是不是可以“山中无大王,猴子称霸王”,有机会被精心对待呢?其实不然,随着“好孩子”出走的还有很多“好老师”,县里的学校三千多一个月,不仅工作量和工资不匹配,还有着职称不匹配,工资和职称往往只和年龄有关,越年长的老师钱越多,老师普遍积极性不高。

目光继续回到县里,当下县里也“内卷”起来了,随着撤点并校的举措把散落在村镇的孩子都集中到县里,这样引起的竞争也让资本开始进入。县纷纷引入外部名校资源,这给本县老牌高中造成很大的冲击,这些民办高中往往有着丰厚的经济条件,他们给成绩优秀的孩子减免学费,发放奖学金,再重金聘请几位知名教师。这样,学校间为了留住优秀生源,开始使出十八般武艺,原本的工作重心不得不偏向“留住生源”。这样的竞争破坏了原有的教学生态,学校们开始去市里、省里取经,学习一线城市“先进”的教学理念,不知不觉地成为精英教育的追随者。学校“唯成绩论”慢慢兴起,忽视了对学生最基本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而改成仅仅以“升学率”作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升学率”上来后,县中又想着能不能追求几个北大清华的学生,有的学校会想,要不我们把资源重点投向某些个别学生,让他们更有希望冲击清、北、复、交。书中说道,作者在2021年夏天采访了一位校长,问道:“几百个一本和两个北大清华,你会选择哪一个?”校长的回答是:“一个清北学生掩盖了学校多少瑕疵!”只要这个学校考出了几个清华北大的学生,很多在办学中的不完美都可以被掩盖,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出路

有人认为,县域教育的衰败是自然演进的结果,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当把市场竞争也应用到教育系统里来后,势必会出现类似的二八效应,20%的人掌握着80%的教育资源,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县中的孩子因为贫富差距、城乡差距,面临的机会天然就不均等,教育可能是唯一的一条较为公平的、可以帮助他们摆脱不利处境的通道。他们本该拥有更好的明天,但因为“适者生存”的理念就被提前淘汰,对他们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人人生而平等,县中的孩子也值得被期待。

书中就当前困境,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学校要尽可能多地满足教育需求,尽量无须家长补充额外的资源。第二,要考虑到初中和高中也许就是一些学生的最高学段,学校应该提供最完整的文理通识教育。第三,学校应当赋予孩子一生中重要的情感资源。

后记

我也曾是县中孩子的一员,跟多数孩子的一样,父母也没有资源和关系让我“出走”,书中描述的县域教育不少我都切身体验过。如今看到县域教育的问题开始有更多的人关注,是有着一丝欣慰的,相信未来县域教育的困境都会得到妥善解决。

经济越落后的地方,教育越应该给人以希望。

《潜规则》一书是吴思先生所著,现代汉语所说的“潜规则”一词正是来自此书。书中以古代官场为镜,显现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支配者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命名为“潜规则”。

作者吴思通过研究古代中国历史,他发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时代,官吏集团极为引人注目。这个社会集团垄断了暴力,掌握着法律,控制了巨额的人力物力,它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命运。而作为官吏集团并非以他们宣称的仁义道德,忠君爱民,清正廉明作规则,更大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果和趋利避害的抉择,这种结果和抉择的反复出现和长期稳定性,分明构成了一套潜在的规矩,形成了许多本集团内部和各集团之间在打交道的时候长期遵循的潜规则。

官吏集团和老百姓的潜规则

潜规则,顾名思义,是双方不便于放在台面上的约定。作为官吏集团,背后有着强大的国家机器,通常可以利用职务之便,胁迫普通老百姓。明朝首辅张居正曾说:人们怕那些吏,一定要贿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从他们手里捞点好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依靠自己手里的“合法伤害权”,谋得自己的利益,是官吏们的看家本领。明朝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就讲了一个县太爷运用这种艺术剥刮财主的故事。故事说,有个富豪叫陈定,他有一妻一妾,妻妾二人闹气,把妾气病死了,妾的兄弟跑去告状,说人死的不明不白。这个事情,在县太爷这里,他可以选择接不接受这个状子,倘若接了这个状子,他可以选择听不听陈定的申诉。县太爷眼红陈定家里有钱,于是,他选择了对陈定最坏的一种,“立时准状、不由分说”。陈定入狱后,赶紧托人各方打点,直到县太爷的心满意足后才了结这门案子。

手里有了“合法伤害权”,或称之为“合法恩惠权”后,还需要使用者心存恶意,对某些仍有良知的官吏来说存在难度,贿赂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你手里有了权,它就会主动找上门来,你无须任何恶意,甚至你拒绝这种贿赂反而需要几分恶意。因为贿赂者通常先搞定你的亲戚朋友,他不仅需要拒绝谦恭热心的送礼人,还需要对你的亲戚朋友翻脸,于是一位又一位的清官消失。

老百姓要是反抗怎么办?首先,对老百姓而言,告官的成本就很高,你需要去省里甚至京城告,古代的交通不发达,这笔费用不菲,如果不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对老百姓而言,告官的成本更高。其二,贪官污吏准备付出最大的代价来枪打出头鸟,因此,出头鸟可能要赔上身家性命。第三,即使付出惨痛的代价之后,告官的成功率仍百不足一。因此,老百姓这个冤大头当定了,前提是不逼老百姓集体造反。

官吏和上级领导包括皇帝的潜规则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在恶政好比一面筛子,淘汰清官,选择恶棍。东汉中平年间,皇帝的皇宫因火焚毁,需要筹一大笔钱来修复宫殿。当时汉灵帝做出了决定:让官员上任前,先交一笔钱,用于修建宫室。这种勾当后来便发展成为赤裸裸的卖官鬻爵。

古代皇帝处于深宫之中,在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方面,相对官吏集团而言,一直处于绝对劣势。你皇上圣明,执法如山,可是我们这里一切正常,甚至形势大好,你权力大又能怎么样?我们报喜不报忧。我们看着领导的脸色说话。说领导爱听的话。我们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钱能是明朝的著名太监,奉命镇守云南,他不仅剥削云南各地的富有商人,还打着出卖边疆的主意,这事被王恕知道,上报给皇上,钱能立刻托自己在皇上身边的太监哥们儿活动,将王恕召回。王恕很快被调任南京监察部当领导,钱能之围立解,一点事也没有了。一旦官吏们发现皇上十分好骗,则官吏实施贪赃枉法的成本就更进一步降低了。

官场内部的潜规则

古代的官员俸禄普遍较低,但他们可以凭借手里的权势影响官场,拥有着合法伤害权。清朝道光年间,山西省有个林县令,他手下有桩案子存在疑点,恰好这桩案子御史的亲戚有点关系,于是御史闹到皇上都知道了,紧接着皇上派了位钦差大臣下来调查,按照当时的规矩,钦差下来肯定要捞一笔银子,而且送礼还要“苦求”人家收下,这正是规矩的一部分,目的是让领导实利和面子双丰收。若对方不按照规矩收礼也暗示着另外两种可能,第一是人家要公事公办、不徇私情。另一种则是对方嫌给的不够,打算狠狠敲诈你一笔。林县令完全按照规矩尽完东道主的责任,案子也查清了,林县令处理没有问题,结果这个钦差大臣为了给御史面子,仍然打算将林县令撤职。遭此变故,林县令的反击十分凶悍,直接把整个山西省历来的收受贿赂的记录举报给了省一把手杨巡抚,倘若这份铁证送到北京,整个省乃至全国都要兴大狱。表面看是林县令不对,但从潜规则的角度看,钦差大臣才是有错的一方。后面钦差大臣认错,省一把手杨巡抚则运用自己的关系把事情压了下去,并销毁了铁证。

在官场中,违背潜规则的现象并不常见。双方都认识到,遵守这套成规对自己最有利。这就好比交易,一个愿买一个愿卖,不成交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既然是交易,拿人钱财就要替人消灾。拿了人家的东西还要害人家,对无力反抗的小民可以,在官场上则难免遭到整个官吏集团报复,引火烧身。

总结

最开始,官吏们遵守道德,努力当好父母官,但怀抱着这样的崇高理想时,会同时受到上边和下边的压力。上边不断要上贡,而上贡则老百姓倒霉,老百姓也几乎没反抗能力。因此相当大的一部分的官吏便放弃仁义道德,转而采取欺下媚上的官场生存策略。

仁政总是面临压力,而苛政则顺风顺水。

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割韭菜”,而韭菜又指的是什么呢?所谓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他们前赴后继,生命力顽强,一部分亏本离场后,总会又有新人加入,就像韭菜一样,割一茬很快又长一茬。

韭菜的四个特征

进场就是“买买买”。“韭菜”之所以是“韭菜”,绝大数源自同一个原因:一进场就开始“买买买”!比如白酒中的“贵族茅台”股,从2016年的每股500块左右,直到2021年,最高每股2200块,之后一路阴跌,到2022年的时候,最低跌倒到1200块左右,对于在最高点入场的“韭菜”来说,资产缩水接近一半。几乎存在一个铁律“我刚买,它就跌;我刚卖,它就涨”,简直把人气个半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根因还是“入场资金枯竭”。也就是说,当周围的大爷大妈都在讨论股票的时候,那么股市的“入场资金”已经到了枯竭边缘……你想啊,连你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知道了,要冲进来赚钱的时候,那交易市场的行情是不是到头了?

只有一只“羊”。我们都学过亡羊补牢的故事,羊圈破了,需要设法去修补它,防止更大的损失,很多“韭菜”只有一只羊,所以,从来都没有过“羊牢”。人越穷,赚钱的欲望就越强烈,所以常常不惜铤而走险。“韭菜”不惜花光自己的一点积蓄,甚至还借亲戚朋友的钱,在交易市场上一股脑地投下去,然后就有了很惨烈的故事。他们看着股市刷刷的往上涨,却不知道牛市即将结束,全然不顾眼前的“利润”只是被牛市打上了增肥激素,一旦大头资金离场,自己就被“套牢”了。倘若你有多只“羊”的话,即使被套牢了,但仍有机会补救,可以在其后漫长的熊市里寻找机会低成本建仓,抑或是同时分散不同领域的投资,对冲风险,调整自己的比例分布,例如,黄金的收益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时通常趋于下降,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则趋于上行,多养几只羊,给自己更多“补牢”的机会。

拒绝学习。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投资信息都是来自于“小道消息”,那么你十有八九是一根所谓的“韭菜”,因为你全然不懂自己正在做的交易。你竟然不去了解,不去学习,不去研究,不想着得出属于自己思考的结论,那么,你甚至还是一根“没有修养的韭菜”。譬如,过去几年兴起的比特币,你只听说有人靠着比特币过上了财富自由的生活,却不知道比特币究竟是个啥玩意,更不知道大多数人在比特币上没赚到什么钱,甚至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手中正在买卖的究竟是什么。那又怎么知道何时该“亡羊补牢”呢?虽然你学习相关的知识后,仍无法改变“在牛市尾巴进场”的宿命,但起码不会落得个因无知而进场,又因无知而退场的凄惨结局了。投机者拒绝学习,投资者善于学习,学习带来思考,思考带来行动,行动改变命运。

喜欢冒险。若是你投资都是抱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态,无疑你就是一根“韭菜”。这时投资俨然变成了一场赌博,就像两方抛硬币定胜负,随着次数变多,胜率最终将无限接近50%,若是某方持有二三十万,另一方仅有三五万,由于赌资不对等,持有多的人更容易赢,不是吗?所以在这场游戏里,决定输赢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力”!永远要保留一定比例或者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这就好像潜海需要一个氧气罐一样,没得商量。实力一样的情况下,我们再看看回报。假设有人找你借100块,他答应到时还给你120块,我们可以从中赚20%的回报,但由于这个人我们不认识,他也有可能跑路了,这个时候我们可就惨了,回报是-100%。倘若他是我们的朋友,借钱去做生意,并且他保证如果亏到只剩90块的时候就一定还你,这个时候你的风险就小多了。“90块”其实就是我们设定的止损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如何通过止损降低我们的风险,拒绝抛硬币,坚持逻辑推断。

图片

正确地提升收益风险比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我们投资最终的回报:回报风险比=可能的回报÷可能的风险。减少分母,可行的手段有:

●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的风险承担

●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额在总资金的占比

●提高自己在场外的赚钱能力(或者募资能力)

加大分子,对应也有一些可行手段:

●选择更为优质的交易标的

●选择最佳的交易时机(比如,若干次暴跌之后再买)

●放长持有时间(比如,穿越一次以上的牛熊)

控制自己是天下最难的事情。即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就是那一根“韭菜”,当你反思自己行为的时候,你最难过的是想到那些“你自己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事实上没那么做”的情节。越是简单的原理越是难以遵守,就是这个原因。

参考资料

李笑来. 韭菜的自我修养[M].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年.

你为什么需要睡眠

神奇的突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让你更长寿的革命性的新疗法。它可以增强你的记忆力,让你充满创造力。它使你看起来更有吸引力,变得更苗条,降低对食物的渴望。它能保护你免受癌症和痴呆症的侵害。它可以预防感冒和流感。它会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更不用说糖尿病了。你甚至可以感到更快乐,不再忧郁,也不再焦虑。你有兴趣吗?

这种说法没有任何失实之处,当然也不是什么仙丹妙药,它就是整晚完整睡眠的好处。事实上,我们生病了去看医生,大多数都会得到一条医嘱:早点睡觉。睡眠帮助我们记忆,在学习前的睡眠,可以刷新我们初步形成新记忆的能力,学习后的睡眠,可以保护新获得的信息,以免遗忘。通过对NBA勇士队的球员的睡眠验证数据来看,保持足够的睡眠更能激发我们的潜力,提高我们的创造力。

图片

睡眠不足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血糖问题,增加罹患糖尿病风险。长期缺乏睡眠还会增加冠状动脉堵塞、变薄的风险,使你受到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威胁。睡眠障碍会加剧各种主要精神疾病的病症,包括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你是否注意到,当你疲惫的时候总想多吃点东西?这并不是巧合。睡眠太少会提升让你感到饥饿的激素的浓度,同时抑制产生饱腹感的激素浓度。所以,尽管你已经吃饱了,却还想多吃点儿。研究证明,睡眠不足还会导致体重增加。总的来说: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

什么是睡眠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流程,但我们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衡量。第一个是外部意识的丧失——你停止感知外部世界。你不再意识到周围的一切,至少没有明确地感知到。事实上,你的耳朵仍然在“听”;你的眼睛虽然闭上了,但仍然能够“看”。这同样适用于鼻子(气味)、舌头(味觉)和皮肤(触觉)等其他感觉器官。所有这些感官信号仍然会涌向你的大脑中心,但在你睡觉的时候,这段旅程到达感觉融合区就结束了。

第二个特征体验到的两种不同的时间流速。最明显的是,当你睡觉时,你会失去自己的时间意识,这就相当于计时无效。最后一个值得一提的时间扭曲体验——梦中感受到的时间膨胀,甚至会长于睡眠本身。梦中的时间并不是真正的时间,它通常被拉长了。想想上次你刚刚从梦中醒来,按下闹钟上的贪睡按钮后,又仁慈地赏给自己五分钟的睡眠时间,这五分钟是多么的“漫长”。

图片

梦的产生和功能

古埃及人认为,梦是由高高在上的众神传递下来的。古希腊人也有相似的观点,他们把做梦看作神的拜访,带来了神圣的信息。然而,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这方面是一个明显的例外。亚里士多德一如既往地冷静抛弃了梦是上天的旨意这一理念,坚持基于自身经验的信念,相信梦起源于最近清醒时经历的事件。

而弗洛伊德认为梦来自没有实现的无意识愿望。根据他的理论,被压抑的欲望(他称之为“隐梦”)是如此强大和令人震惊,以至于如果它们在梦中不加掩饰地出现,就会唤醒做梦者。弗洛伊德在相信在我们存在两个意识,正常的意识和潜意识,在我们清醒的时候,头脑里的警察会严格审查我们的潜意识,但在梦中,潜意识会化作各作意象来隐藏自己从而躲避警察。

潜意识里是我们压抑的愿望,但这种经过伪装的潜意识,它们对做梦者来说是无法辨认的,因此不会有惊醒沉睡的做梦者的风险。弗洛伊德认为,他发现了每个人梦中的解密密钥,并且为维也纳许多富有的患者提供了消除这种加密的有偿服务,向他们展示了梦中的原始信息内容。然而问题在于,弗洛伊德的理论缺乏任何明确的预测,以至于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析一直无法得到科学的证明。

梦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第一个功能涉及对我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的护理。当你进入有梦睡眠状态时,一种叫作去甲肾上腺素的与压力有关的关键化学物质分泌增加,它将帮助我们消化不良情绪。第二个功能在于解决问题和创造力方面。在有梦睡眠状态期间,你的大脑会认真思考大量获得的知识 ,然后提取总体规则和共同点——“要点”。我们带着经过修正的“思维网” 醒来,它能够找到之前解决不了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看来,梦就是信息的炼金术。门捷列夫三天三夜没睡觉都未能摘除元素之间的奥妙,带着元素的记忆跑去睡觉之后,在梦中发挥了创造性的才智,启发他完成了元素周期表的构想。用门捷列夫自己的话来说:我在梦中看到了一张表格,所有的元素都按照需要依序排列。醒来后,我立即将它写在一张纸上。似乎只有一个地方需要稍后进行修改。

睡眠问题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民众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40小时,近半数民众(47.55%)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16.79%的民众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民众睡眠时长依然有待增加。睡眠不足并不是失眠。医学上认为,睡眠不足是具有足够的睡眠能力,但是不给自己充足的睡眠机会。也就是说,睡眠不足的人只要肯花时间睡觉,就能够睡着。失眠则相反:缺乏产生睡眠的能力;尽管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睡觉,仍然不能产生足够的睡眠量和睡眠质量。

除了通勤时间延长,以及由电视和电子娱乐设备所引起的“睡眠拖延”外(这两个将我们和孩子的睡眠时间掐头去尾的因素并不是不重要),还有五个关键因素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1)不断亮着的电灯和LED灯;(2)恒定的室温;(3)咖啡因(4)酒精;(5)上下班打卡的规则。正是形成社会的这些力量,让许多人误以为他们患有医学上的失眠症。

十条睡眠建议

1)保持一定的日照
2)轻视睡眠,不要总去想睡不着怎么办,睡不着不要看时间
3)睡前2小时不要大量喝水,进食,运动
4)睡前可洗热水澡,泡澡
5)睡眠环境舒适,避光,安静
6)睡前不要进行高兴奋度的工作,比如打游戏
7)保持一定强度的运动
8)如有早起易醒多梦,可能有轻度的神经衰弱,需要寻求医生帮助
9)入睡前想象自己是一只小动物,幻想在洞穴,森林,深海,枫叶堆里睡去。
10)卧室里部署熟悉的物件/气味

参考资料:

.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R]. 北京: , 2023.

马修·沃克. 为什么我们要睡觉[M]. 2021年3月第1版. 北京联合出版社, 2021.

Delete

Edit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M]. 2017年7月第1版.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