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你的成功和幸福与其他任何人无关,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是日本知名的哲学家,这是一本由牛人介绍牛人的书。文中通过哲人和青年对话的形式,介绍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核心主题包含两个:感到不幸福的原因和如何拥有所谓的“被讨厌的勇气”。

什么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思想认为你的成功和幸福与其他任何人无关,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而弗洛伊德认为,你现在的状况,来自于过去的经历,来自于你的环境和周围其他人。但阿德勒认为你的现状只跟你自己有关。弗洛伊德的思想偏向从事情的结果去分析“原因”,主流的便是精神分析流派。而阿德勒说,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阿德勒的思想认为不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结果,而是由于不想产生某种结果而去制造原因。听上去更像是一碗心灵鸡汤,作者有做进一步的辨析。书中有个例子能更好的说明,书中提到了一位女学生,她的苦恼是害怕见人,一到人前就脸红,说是无论如何都想治好这种脸红恐惧症。哲人问她:“如果这种脸红恐惧症治好了,你想做什么呢?”女孩回答说,有个男孩子,她很喜欢,很想交往,但因为有这个脸红的毛病,一直不敢表白心意。女孩还表示,一旦治好脸红恐惧症,马上向他告白。阿德勒认为,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原因论”。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都可能由过去的经历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与原因论相反,阿德勒倡导的,是一种“目的论”。“目的论”会说,她的这种不幸,是自己的选择。因为在阿德勒看来,目前对女孩来说最害怕的事就是被拒绝,但因为有脸红红恐惧症,她就会想“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综合征”。这样就可以不必鼓起勇气去告白,即使被拒绝也可以说服自己。

人们常下定决心“不改变”:尽管有些不方便、不自由,但是你还是感觉现在的生活方式更好,大概是觉得一直这样不做改变比较轻松,另一方便,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又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阿德勒说,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在阿德勒看来,人人都有一种自卑感,人出生以后,便开始感到无力,而每个人都希望摆脱这种状态,便去追求优越,开始进步,可以说,自卑是追求的动力源。与此同时,自卑也让很多人不愿前进,还没做之前就断定自己不行,这种不愿改变的借口被称为“自卑情结”。选择“自卑情结”的人来做自己保护伞的人大多数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尽可能地不与他人发生关联,万一遭到他人的拒绝或者伤害则可以用“因为我有这样的缺点才会遭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很讨人喜欢”。

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人际关系造成的烦恼,其实都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我们必须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比如有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家长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学习,甚至家法伺候。但阿德勒的思想认为,学习这件事是孩子的课题,父母如果干涉,就免不了起冲突。在判断是谁的课题时,你只需要考虑一点:这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最终由谁来承担。因为孩子不认真学习,最终的承担者是孩子,所以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但阿德勒的思想也不是放任孩子不管,父母应该随时准备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支持,在孩子没有寻求帮助的时候不要去指手画脚。

真正的自由,就是能够有勇气被别人讨厌。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别人讨厌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一种状态。只是表明:“被讨厌”正是按照自己方式生活的表现。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我们不能一味的寻求别人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而要突破自我。

我们的幸福如果单纯的建立在人际关系中比较得来的,这种只能算是一种低级的幸福,因为你的幸福必须建立在别人的某种不幸福上。而高级的幸福来自人际关系中的“共同体感觉”。为家庭、学校、单位等创造价值,这就是“共同体感觉”,一种持续有价值的,对他人的贡献感。比如,在家庭这个共同体中,你的幸福来自于被家人需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贡献感,依然与他人无关,阿德勒反对为共同体牺牲自己。

小结


阿德勒的思想更强调自我的重要性,与弗洛伊德重要的区别是,弗洛伊德认为你现在的状况是由过去的经历所造成,而阿德勒认为只与你自己有关。人际关系中,不应该一直活在自卑情结中,相反,自卑应该成为追求优越的动力源,别人的看法只是别人的课题,与我无关,我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你的成功和幸福与其他任何人无关,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