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给人们带来个性化化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使年轻人陷入“信息茧房”中。诸如B站、小红书、抖音之类的APP,因智能推荐算法的应用,APP首页的短视频也越来越符合我们的口味,这也将导致我们认知局限,形成偏见。
美国教授桑斯坦于2006年提出“信息茧房”这一概念。他在《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一书中阐述,在信息传播中,我们对信息的需求常常是个性化的,并不是全面的,在进行信息选择时有着明显的倾向性,我们只会听到令自己感到舒适和愉悦的信息,长此以往,就会把自身束缚在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之中。
信息茧房的危害
一旦我们的信息获取受到限制,我们的认知将出现固化,容易导致偏见。比如B站UP主“徐云流浪中国”有一期视频是这么说。徐云在中亚骑行时,有个哈萨克斯坦大叔拿着手机播放着TikTok的中国吃播视频,问徐云:中国人是不是都是用手吃饭。因为TikTok经常给大叔推荐那种很夸张的吃播,如吃很烫的东西、三口一头猪、用手直接吃饭等等…,在认知里,大叔已经认为中国人饭很浮夸。即便徐云一而再地向他解释中国人是用筷子吃饭的,大叔也不相信。
一些人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智能推荐算法投其所好,不断集中推送同质化单一信息,使其沉迷于个人满足中不能自拔,结果导致对其他信息完全无感或无暇顾及,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狭小圈子里的同质化信息互动,又极易强化其兴趣爱好和观点看法,对某些事情、某种观念产生执着和偏执,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压缩了与其他人沟通的可能,限制了对客观世界的全面认知。渐渐地,他们便使自己陷于“信息蚕茧”的包围圈里,既冲不出去,外面的世界也走不进来,进而与现实逐步脱节,甚至远离集体、疏离社会。
信息茧房导致创作者唯流量化,劣币驱逐良币,优质内容将减少。现在很多不负责任的媒体通常会起一个狂拽酷炫的标题,比如“全世界80万人都在疯传,特别是最后1个,看完后我惊呆了”,“10个影响你一生的养生方法,你一定要看到最后!简直太神了”,无论你多么崇高,在它不断的挑逗下,你在确认“点一下又不会怀孕”之后,你就终于忍不住点进去了。然而,里面的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你想退货,“对不起,你晚了”,标题党可不在你的感受。为了让你点开,他无所不用其极,你感觉自己智商受尽侮辱,只能悔恨当初为啥手贱。
为了让我们点开内容,智能推荐算法也会对同质化的内容做重复推荐。它导致相似的内容将变得泛滥,一旦某条内容成为流量热点,创作者将趋之若鹜,争相发布。甚至有媒体借机从背后操控流量热点,达成自己的目的。它致使优质内容被挤占,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被操控,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如何打破信息茧房?
1、关闭或少应用推荐算法。智能算法依据我们留下的使用痕迹,给我们推荐内容,大部分内容对我们来说也不是重要紧急的,我们可以通过关闭推荐的方法减少同质内容推荐。在使用各类APP时,通过搜索的方式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于推荐的内容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2、平台改进算法。平台有义务优化算法推荐,纠正社会偏见,打造更加开放的信息传播模式,提高优质内容的曝光率。
3、政府加强对算法的法律监管。今后,随着AI进一步得到应用,算法和数据的地位也日益提高,政府也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结语
信息茧房是信息化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信息每天都在增长,意味着信息茧房将更加严重。它制约人们的认知,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认识到信息茧房的存在,并寻求破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