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韭菜的自我修养

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割韭菜”,而韭菜又指的是什么呢?所谓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他们前赴后继,生命力顽强,一部分亏本离场后,总会又有新人加入,就像韭菜一样,割一茬很快又长一茬。

韭菜的四个特征

进场就是“买买买”。“韭菜”之所以是“韭菜”,绝大数源自同一个原因:一进场就开始“买买买”!比如白酒中的“贵族茅台”股,从2016年的每股500块左右,直到2021年,最高每股2200块,之后一路阴跌,到2022年的时候,最低跌倒到1200块左右,对于在最高点入场的“韭菜”来说,资产缩水接近一半。几乎存在一个铁律“我刚买,它就跌;我刚卖,它就涨”,简直把人气个半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根因还是“入场资金枯竭”。也就是说,当周围的大爷大妈都在讨论股票的时候,那么股市的“入场资金”已经到了枯竭边缘……你想啊,连你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知道了,要冲进来赚钱的时候,那交易市场的行情是不是到头了?

只有一只“羊”。我们都学过亡羊补牢的故事,羊圈破了,需要设法去修补它,防止更大的损失,很多“韭菜”只有一只羊,所以,从来都没有过“羊牢”。人越穷,赚钱的欲望就越强烈,所以常常不惜铤而走险。“韭菜”不惜花光自己的一点积蓄,甚至还借亲戚朋友的钱,在交易市场上一股脑地投下去,然后就有了很惨烈的故事。他们看着股市刷刷的往上涨,却不知道牛市即将结束,全然不顾眼前的“利润”只是被牛市打上了增肥激素,一旦大头资金离场,自己就被“套牢”了。倘若你有多只“羊”的话,即使被套牢了,但仍有机会补救,可以在其后漫长的熊市里寻找机会低成本建仓,抑或是同时分散不同领域的投资,对冲风险,调整自己的比例分布,例如,黄金的收益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时通常趋于下降,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则趋于上行,多养几只羊,给自己更多“补牢”的机会。

拒绝学习。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投资信息都是来自于“小道消息”,那么你十有八九是一根所谓的“韭菜”,因为你全然不懂自己正在做的交易。你竟然不去了解,不去学习,不去研究,不想着得出属于自己思考的结论,那么,你甚至还是一根“没有修养的韭菜”。譬如,过去几年兴起的比特币,你只听说有人靠着比特币过上了财富自由的生活,却不知道比特币究竟是个啥玩意,更不知道大多数人在比特币上没赚到什么钱,甚至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手中正在买卖的究竟是什么。那又怎么知道何时该“亡羊补牢”呢?虽然你学习相关的知识后,仍无法改变“在牛市尾巴进场”的宿命,但起码不会落得个因无知而进场,又因无知而退场的凄惨结局了。投机者拒绝学习,投资者善于学习,学习带来思考,思考带来行动,行动改变命运。

喜欢冒险。若是你投资都是抱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态,无疑你就是一根“韭菜”。这时投资俨然变成了一场赌博,就像两方抛硬币定胜负,随着次数变多,胜率最终将无限接近50%,若是某方持有二三十万,另一方仅有三五万,由于赌资不对等,持有多的人更容易赢,不是吗?所以在这场游戏里,决定输赢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力”!永远要保留一定比例或者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这就好像潜海需要一个氧气罐一样,没得商量。实力一样的情况下,我们再看看回报。假设有人找你借100块,他答应到时还给你120块,我们可以从中赚20%的回报,但由于这个人我们不认识,他也有可能跑路了,这个时候我们可就惨了,回报是-100%。倘若他是我们的朋友,借钱去做生意,并且他保证如果亏到只剩90块的时候就一定还你,这个时候你的风险就小多了。“90块”其实就是我们设定的止损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如何通过止损降低我们的风险,拒绝抛硬币,坚持逻辑推断。

图片

正确地提升收益风险比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我们投资最终的回报:回报风险比=可能的回报÷可能的风险。减少分母,可行的手段有:

●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的风险承担

●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额在总资金的占比

●提高自己在场外的赚钱能力(或者募资能力)

加大分子,对应也有一些可行手段:

●选择更为优质的交易标的

●选择最佳的交易时机(比如,若干次暴跌之后再买)

●放长持有时间(比如,穿越一次以上的牛熊)

控制自己是天下最难的事情。即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就是那一根“韭菜”,当你反思自己行为的时候,你最难过的是想到那些“你自己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事实上没那么做”的情节。越是简单的原理越是难以遵守,就是这个原因。

参考资料

李笑来. 韭菜的自我修养[M].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年.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